0
0
0

写稿效率翻3倍!我用AI写 300 篇文总结的10 「懒人提示词」

4200
8天前 61

接触AI写作快两年,从最开始对着对话框发呆——“我该让它写点啥?”,到现在2小时就能出一篇逻辑顺、细节足的稿子,我终于摸透了:AI写作的核心不是“让它替你写”,而是“用对提示词,让它帮你省劲”。 

 那些动辄几百字的“高级指令”其实没必要,真正好用的提示词,都像日常说话一样接地气,却能精准戳中写作需求。下面这10个,是我写过职场文、推广稿、甚至论文提纲后,反复验证过的“救命级提示词”,今天直接打包分享,新手也能照着用。

 

1. 长文不用拼框架:一句话定好骨架

每次要写深度文(比如行业分析、科普指南),我最先丢出去的就是这句:  “围绕[核心主题],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深度文章,拆成4-6个小节,每个论点配1个相关数据/案例支撑,目标读者是[具体人群,如职场新人/学生党]。”   我只需要补充具体工具的使用细节,比以前熬夜搭框架快了至少3小时。 模糊的“帮我写一篇”只会让AI凑字数,精准的“主题+结构+读者”,才是长文的加速器。 

 

2. 推广文案不重样:5种风格随你挑

做产品宣传、店铺活动时,最怕写来写去都是“限时优惠”“买一送一”。

这时我会用: “给我5种不同风格的社交媒体文案思路,推广我的[产品/服务,如奶茶店/线上课程],要突出[核心卖点,如现熬珍珠/1对1辅导]。”  之前帮朋友推奶茶店,AI给出的思路里,“趣味型”写“喝到这杯珍珠奶茶,我终于理解了‘QQ弹弹还能拉丝’的快乐”;“情绪共鸣型”写“加班到8点,来一杯热乎的珍珠奶茶,暖的不只是手,还有没说完的委屈”。最后选了3个思路改改,发朋友圈当天就多了20多单。  不用自己绞尽脑汁想角度,AI直接帮你打开“脑洞开关”。 

 

3. 换个身份写文案:风格秒切换

写旅游攻略、品牌软文时,“语气对了,读者才愿意看”。我的万能公式是:  “以[身份,如资深导游/宝妈]的视角,用[语气,如亲切聊天式/专业干货式],写一篇关于[主题,如云南7天游/儿童绘本推荐]的文,重点讲[要点1,如避坑路线/绘本教育意义]和[要点2,如当地美食/性价比挑选法]。”  比如写亲子游攻略,让AI以“二胎妈妈”的身份用“唠嗑式”语气写,它会主动加“带娃别带太多行李,折叠婴儿车能省一半劲”这种真实细节;换成“旅游博主”身份,就会侧重“网红打卡点vs本地人私藏地对比”,比自己硬凹风格自然多了。

 

4. 故事没灵感?靠“转折”激活脑洞

写轻小说、短视频脚本时,最怕卡在“平淡剧情”里。这时我会抛给AI:“给定场景‘[具体场景,如雨天便利店躲雨/公司电梯偶遇前任]’,帮我想1个出人意料的情节转折,用第一人称讲出来。” 

 

5. 商业计划不踩坑:模板直接套

 

写项目方案、商业计划书时,最烦的就是“漏项”。我的救场提示词是:  “根据[行业,如奶茶行业/AI教育]的市场调研数据,为[产品/项目,如网红奶茶品牌/少儿AI编程课]做一份商业计划书大纲,要包含市场需求分析、竞品对比、营销策略、财务预算这4部分。”  AI会直接列出清晰的框架,比如“营销策略”里会拆“线上:抖音短视频+小红书种草”“线下:商场试喝活动”,只需要往里面填具体数据(比如试喝活动预算5000元),2小时就能出一份像样的大纲,比以前翻资料拼模板省了半天时间。 

 

6. 论文开题不迷茫:3个问题定方向

写论文最开始的“选题焦虑”,我靠这句话解决:  “围绕[研究课题,如‘AI对职场沟通的影响’],提3-5个核心研究问题,每个问题附1个研究思路(比如用问卷调查/案例分析)和相关理论支撑(如传播学/心理学理论)。”  之前选“AI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”,AI给出的第一个问题是“AI生成内容是否属于‘作品’?——研究思路:对比国内外3个版权案例,用‘著作权法’理论分析”,瞬间帮我把模糊的课题缩小到“案例+法律理论”的范围,后面查资料也有了方向。

 

7. 广告文案批量出:10个主题任你挑

想标题、做宣发时,“多产”才是王道。我常用:  “针对[产品特点,如‘0蔗糖蛋糕’‘24小时上门修家电’],给10个创意文案主题,要突出[核心优势,如‘好吃不胖’‘省时省心’]。”  帮朋友推“0蔗糖蛋糕”时,AI给的主题里,“‘减肥期也能吃的蛋糕?这口甜我先冲了’”“‘给糖尿病妈妈的生日蛋糕,选它不踩雷’”这两个,最后改成短文案发小红书,点赞比平时多了一倍。哪怕10个里只挑中2个,也比自己憋1小时强。

 

 8. 工作总结不掺水:按时序理清楚

写月度/季度总结时,最容易“漏成果、忘不足”。我的万能句是:  “按时间顺序回顾过去[1个月/3个月]的工作,分‘完成的核心任务(附数据,如‘完成10篇推文,总阅读量5万+’)’‘遇到的问题(如‘推文打开率低’)’‘改进方法(如‘下次加热点话题’)’‘下月计划’这4部分写。”  AI会把工作内容梳理得明明白白,不会像自己写时“想起啥写啥”。上次把AI写的总结稍微改改贴给领导,领导说“逻辑比以前清晰多了”——其实我只是省了“回忆细节”的功夫。

 

9. 影评不只是“好看”:5个角度分析

写影评、内容分析时,最怕“只说感受没深度”。我会用:  “从[电影/剧集,如《漫长的季节》《奥本海默》]的情节逻辑、角色成长、主题表达、镜头语言、配乐适配这5个角度,分析它的优点和不足,每个角度举1个具体例子。”  分析《漫长的季节》时,AI提到“镜头语言里,‘玉米地’反复出现,既象征主角的回忆,也暗示‘被掩盖的真相’”,这个点我自己看的时候完全没注意到,加进影评里后,读者说“看得更透彻了”。

 

10. 写完改得顺:一句话优化表达

稿子写好后,总觉得“有点绕”?试试这句:  “保留原文意思,把这段文字改得更[简洁/生动/有感染力],比如把‘很开心’改成‘嘴角忍不住往上扬’这种具体描述。”  上次写“AI提升效率”的文,原文是“AI能帮你省很多时间”,AI改成“打开AI对话框,原本要3小时的框架,10分钟就出来了——省下来的时间,你能多睡半觉”,比干巴巴的“省时间”更有画面感,读者也更容易有共鸣。

AI写作提示词
本站分享内容仅供学习与参考,请勿用于商业用途,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!如有侵犯您的版权、无法下载或其他内容错误,请向我们反馈,我们将尽快处理。
最新回复 (0)

    暂无评论

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!

返回